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7|回复: 9

广东高校振动研究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7-18 09:31 编辑

  振动实验及振动的应用学科网上收集的资料来看, 得到了迅速和发展和应用.
  资料来源就是学校公开的网上资料. 由于一直在广东工作和生活, 由于工作的原因, 需要收集和了解广东的高校. 将各学校关于振动方面公开的网上资料汇集在一起, 就可以看振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大发展。
  帖子内容都是从互联网上复制得到。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简介
  暨南大学是一所有着100年悠久历史的综合性大学。理工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国立暨南大学理学院,随着学校命运的几经变化,1978年暨南大学复办,1985年2月重新成立了理工学院。经过1999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专业调整,从原理工学院专业中成立了暨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信息工程学院,目前的理工学院下属六个系(物理学系、光电工程系、力学与土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四个研究所(应用力学研究所、环境工程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三个中心(公共安全研究中心、食品科技研究中心、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院(核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院)及院部两个办公室(理工学院党政办公室和理工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教授担任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陈星旦院士担任理工学院名誉院长。
  理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8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科院院士1人。全学院教工中有正高职称39人,副高职称47人,中级职称有63人,有博士学位的7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相当一部份是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学科众多,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理工学院的学科分布含盖八个一级学科(物理学、光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其中力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是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理工学院有工程力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授权点: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光学、光学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学、食品科学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00多名。这些学科涵盖面广,涉及众多的产业领域,在学科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交叉性,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学院各学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工学院建立了一批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器官与材料” 教育部工程中心、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现代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分室、学院科研总经费从组建新学院时的2001年200万元到2006年达到了998万元。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5项, “863”等重大项目2 项,省部基金类项目33 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73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9部(本),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 6 项。
  学院拥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理工学院有3个博士点, 14个硕士点,1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读全日制研究生近300多名,在读本科生1008人,其中外招生占五分之一,研究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的比例为1:3。另外理工学院在国际学院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全英教学专业。
  理工学院各系、研究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板壳的非线性理论、复合材料结构力学、非线性振动理论,土力学,高性能混凝土及纳米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光纤光学与信息技术、纳米材料、功能薄膜材料与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与系统、计算物理模拟与工程计算、理论物理;废水的生物处理,环境影响与评价,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包装研究;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功能材料、等。近年来学院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项目资助,目前学院总有在科研项目125项,资助总金额为1656万元。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理工学院的学科框架基本形成,人才储备和多学科交叉是学院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踏实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暨南大学特色的理工品牌。理工学院为学校理工学科的发展和构建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今后5-10年理工学院应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期。2006年理工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根据“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院和谐”的指导思想和“瞄准科学前沿、紧盯国家目标;突出学院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立足现有基础、体现差异发展;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强强联合;重视应用开发、加快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制订了理工学院的“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了今后学院科技重点发展的三大方向:公共安全、新型功能材料、光电信息工程 。这三大方向的特点是:紧盯国家目标、服务地方经济;打破系所界限、建立共享平台;落实差异化发展、突出自身特色。其中“公共安全”已经被学校列入“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7-18 09:31 编辑

  张森文 性别: 男职称:教授 博导
  学习经历: 1956-1962 广东省华侨中学?1962-1968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986-1987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程学院访问学者?1993.6-1994.1 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工程学院访问教授?1994.2-1994.8 美国康乃尔大学访问教授
  2000.4-10 加拿大明尼托巴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访问教授
  工作经历:
  1968-1972 河北省巨鹿农机厂?
  1972-1981.4 河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师?
  1981.5-1999.2 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工程科学基础部理论力学教研室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4-1999.2 兼任中国农大东区图书馆馆长?
  1998- 任博士生导师(车辆工程博士点,研究方向:随机、非线性振动)??
  1999.3 调任暨南大学现职同时担任中国农大, 华南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结构随机非线性振动理论和计算力学方法
  主要著作:
  1.第一届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论文集(英文) Portentialifies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 Rural Development.1989,主要编委之一?
  2.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Rural Development Proc.of International
  Conerenc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Oct.1992 Beijing,P.R.China.
  92年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主编(英文).?
  3.Advances in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1996年北京国际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主编?
  4.亚太地区稻壳及其他农业废弃物处理应用研讨会论文集(英文)主编
  5.1999年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英文)副主编
  社会职务:
  1)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石油分会结构动力学与振动执行委员会委员(1992起);?
  2)美国农业工程师协会会员
  3)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
  《振动工程学报》编委,《非线性动力学报》编委;(2000年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向
  中国科协推荐为 随机振动学科6位学科带头人之一)?
  4)《农业工程学报》编委
  5)海外中国农业、生物、食品工程师学会执行委员,中国大陆委员会主任。
  国际学术活动:?
  1)89′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组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89年)
  (17个国家,国内外代表350人);
  2)92′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组委会委员、秘书长、论文集主编(92年)
  (21个国家与地区,国内外代表380人);?
  3)第三届欧洲工程系统设计与分析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英国1994年);?
  4)亚太地区稻壳及其他农业废弃物处理应用研讨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论文集主编(1995年)
  5)96′北京国际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学术讨论会,技术委员会主任、论文集主编(1996年8月)
  6)99北京国际农业工程学术讨论会技术委员会主任,组委会秘书长,论文集副主编(1999年12月)
  7)2001东亚生物产品工程论坛(美国加州)组委会委员
  荣誉与奖励:
  1997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
  1998 年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向中国科协推荐为 随机振动学科六位学科带头人之一)
  教学活动:?
  多年从事《理论力学》本科教学,同时对国际学院讲授《高等数学》(全英文),并向研究生开出课程《专业英语》、《随机振动》、《非线性振动》、《浑沌与分形理论及其应用》,《农业工程中的力学问题》等,现指导五名硕士生,三名博士生。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7-18 09:31 编辑

  王璠出生年月: 1958.8性别: 女职称:教授 硕导职务:理工学院副院长兼力学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板壳非线性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弹性元件的非线性分析、压力容器的弹塑性分析、非均匀结构的优化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力学的应用研究。 学历:研究生学位: 博士
  主要论文:
  1.开孔复合材料扁球壳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哈尔滨工大学报,2000,22(1)
  2.剪切刚度对复合材料层合扁球壳非线性振动屈曲的影响.强度与环境,2001,1
  3.“Optimal design of nonlinear vibration buckling of plates with varying thickness”,
  Computation Methods i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1997)
  4.厚度变化对中厚板非线性振动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1999,19(3)
  5.变厚度环板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设计.暨南大学学报,1996,17(5)
  6.复合材料层合扁体的非线性强迫振动.力学学报,1997,29(2)
  7.Nonlinear dynamic buckling of symmetrically laminated cylindrically orthotropic shallow spherical
  shells.Archive of Applies Mechanics,1998,68,375-384(SCI,EI检索)
  8.浅谈我国生物力学的研究近况。暨南大学学报,2001,22(1)
  9.复合材料层合扁球壳的非线性振动屈曲。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1996。
  10.阻尼对层合复合材料中心开孔扁球壳非线性振动的影向。应用力学研究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7
  11.应用力学研究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7
  12.具有初始缺陷的变厚度圆板的后屈曲解,兰州大学学报,1994,30(2)
  13.具有初始缺陷的变厚度板在复合载荷作用下的稳定性及优化,福州大学学报,1994,22(4)
  14.弹性环形板在强度和刚度约束下的优化设计,应用数学和力学,钱伟长八十诞辰祝寿文集。
  15.各项参数对环形板振动屈曲点的影响,暨南大学学报,1995,16(3)
  16.Multiobjective optimal Design of Annular Plate with Varying Thickness under Multi-loading,Proceedings of the 5th EPMESC Conference MACAO,1-4August 1995.
  17.弹性环形板振动屈曲及优化设计,工程力学,1994,增刊。
  18.变厚度环板的非线性多目标优化设计,暨南大学学报,1996,17(5)
  19.综合约束条件下的弹性环板的优化设计,江西工业大学学报,1991,13(2)。
  20.Buckling optimization of elastic thinplates with initial imperfection under multi-load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practice and promotion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Dalian,6-9 August,1992.
  21.复合材料层合开顶扁球壳的非线性动态屈曲.固体力学学报,2002,22 (3
  所授课程:曾担任研究生“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的课程。本科生“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课程、专科生“C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应用基础”的课程。社会职务: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广东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压力容器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力学与实践》杂志编委。
  简介:
  1982年7月在甘肃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兰州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在兰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1月来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工作至今。现任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副院长兼力学与土木工程系系主任。为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广东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压力容器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力学与实践》杂志编委。曾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暨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暨南大学2006“十佳授课教师”。
  从1982年7月起在高校任教以来,承担了研究生、本科生的“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板壳力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板壳非线性力学、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弹性元件的非线性分析、压力容器的弹塑性分析、非均匀结构的优化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及工程力学的应用研究。已发表论文近五十余篇。“复合材料管的仿生物骨哈佛氏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复合材料层合壳体的非线性热屈曲及粘弹性研究”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复合材料结构的动态屈曲性态的研究”为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优化设计”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作为核心成员承担了“焦炭塔变形机理分析及剩余寿命的预测”、“双层网格扁壳的非线性理论及稳定性分析”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传感器弹性元件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等省部级科学基金、广州市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以及“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主航站强度和稳定性分析”、“URRS轨道优化设计”、“大直径扩孔钻头优化设计”等多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参加的“复合材料基本力学问题的理论研究”获广东科学技术一等奖,“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与计”获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广东省高教厅技进步一等,“弹性连续体结构的优化设计”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联系地址:广州,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邮政编码:510632 电话:020-85220795(办);E-mail:twfan@jnu.edu.cn
  荣誉与奖励:
  1.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第三)
  2.弹性连续体结构的优化设计,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第二)
  3.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 (第二)
  4. 复合材料结构的分析与计算,广东省高教厅技进步一等(2000) (第三)
  5.暨南大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
  6.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对象(校级)
  7.参加的“复合材料基本力学问题的理论研究”获广东科学技术一等奖,
发表于 2008-4-2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题目和内容好像不太相符呀...
发表于 2008-5-2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在跟别人推荐导师啊?怎么叫振动学科的发展介绍呢?
发表于 2008-5-2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题目修改了一下,和正文内容相符一些。
发表于 2008-6-2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高校网沾都公开的,一般的老师都能找的到。。。
发表于 2008-6-21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振动的话浙大,哈工大牛些
发表于 2008-6-2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楼主 的帖子

楼主新老的多多照顾
我到挺喜欢这样的信息的,我是做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找我。支持国货。你会发现国内也有如此好的产品
发表于 2008-6-2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交大,好像也还可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11 04:44 , Processed in 0.0894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