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1|回复: 28

[理论方法] 关于机组不对中诊断“规则”的补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2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一般认为,机组不对中的特征是产生明显的2倍频分量,角度不对中时,还会出现轴向振动很大的现象。这与现场实际情况并没有矛盾,但对于“新人”来说,可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这样说呐?举个例子:如果一台机组测试发现振动较大,1倍频分量较小,且2倍频分量占主导,可能判断为不对中故障,但运行一段时间后,2倍频分量明显下降,1倍频分量又占主导地位,能说机组对中情况好转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不对中问题的发展过程。
        机组在不对中的初期,由于预负荷的作用还不明显,一般振动信号中会存在1、2倍频分量,而且可能以1倍频分量为主(也就是1倍频分量幅值大于2倍频分量幅值);随运行时间延长,不对中加剧,预负荷作用逐渐明显,2倍频分量幅值开始增大,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而此时1倍频分量幅值却可能逐渐减小,形成2倍频分量幅值大于1倍频分量幅值的现象,到此时,故障现象与教科书理论完全吻合。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故障,机组继续运行后,到一定时间,将可能出现2倍频分量幅值再次下降,1倍频分量幅值再次升高的现象。注意:此时决不是机组对中情况好转,而是由于机组要消除联轴器对中不好强加的预负荷,可能消除的途径是:通过联轴器或轴承的磨损甚至破坏,来寻求到达新的对中。
        这个过程我在实际中曾经观察到了。另外有资料介绍,判断对中严重程度可以通过对比轴向与径向振动的比值,一般平稳运行的设备其轴向振动不大于径向振动的1/10。再有如果条件具备也可以比较两个旋转轴中心线位置来判定对中程度。

[ 本帖最后由 tjxz888 于 2006-9-22 09:31 编辑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2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上真是这种情况,理解过程也很重要!
发表于 2006-11-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地
发表于 2006-1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发表于 2006-11-6 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平稳运行的设备其轴向振动不大于径向振动的1/10”

点评

这句话好像有点不明白,这是不是说的水平安装设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19 09:20
发表于 2006-1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
发表于 2006-11-8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见地的分析
发表于 2006-11-10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实际上还可以说得更透一些.
发表于 2006-11-1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际,可是小弟看不懂呀。
发表于 2006-11-13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长见识了
发表于 2006-11-2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庆根的<设备故障诊断〉(十五规划教材)里说:对于刚性联轴器,平行不对中易激起二倍转速频率的振动,同时也存在工频和多倍频的振动成分;角度不对中易激起工频振动,同时也存在多倍频振动。

不知专家怎么认为?

[ 本帖最后由 wolf309 于 2006-11-25 17: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5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行不对中主要频率是2倍频,由于联轴器的结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其它倍频是事实;同样角度不对中也是如此.
发表于 2006-11-25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jxz888 于 2006-11-25 00:28 发表
平行不对中主要频率是2倍频,由于联轴器的结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其它倍频是事实;同样角度不对中也是如此.

“角度不对中主要是工频振动”,书里是这样写的,对吗

[ 本帖最后由 wolf309 于 2006-11-25 17:18 编辑 ]
发表于 2006-11-25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图形说明。
misalignment.GIF
发表于 2006-11-26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专家角度不对中指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17 07:13 , Processed in 0.07083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