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P> 物理学面临三大突破(一)<br> ----暗能量突破篇<br> <br> 王德奎<br> (绵阳日报社,四川绵阳,621000 )<br> <br> 摘要:A、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B、怎样调和黑洞蒸发与量子力学?C、是否存在额外维度?是物理学的三大困惑。解铃还须系铃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既是它们的“系铃人”,而目前这三大困惑的突破,也说明它们是其“解铃人”。这就是21世纪开始的“第三次超弦革命”。 <br> 关键词:暗能量、额外维、黑洞蒸发、环量子、点内空间</P>
<P> 一、三大突破<br> 《科学》杂志2004年第10期的劳伦斯·M·克罗斯专访中提到:目前最让物理学家困惑的问题有三个:A、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B、怎样调和黑洞蒸发与量子力学?C、是否存在额外维度? <br> 克罗斯认为,这三大困惑还互相关联,而且都需要对量子力学有新的认识。但他对物理学界看好的超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作了拼击。他说,弦理论的时代会过去,因为面对物理学家的三大困惑,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所做的是,通过不小于某一特定距离的尺度来饶过困难。这是因为如果超过该尺度,事物将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从解决物理学问题的意义上,弦理论没有做出太大的成绩,虽然它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数学发现。而圈量子引力理论甚至连这一点都没做到。因此还需要对量子力学有新的认识?<br> 1、事实是,理论物理学和现代数学中的函数、集、矩阵、线性与非线性方程组、向量、几何,拓扑、流形、导数、积分、级数、极限、实数、连续、概率、代数结构等内容,都有很深的联系,但同“逻辑代数”的联系,只是在计算机和量子计算的研究中才较多。“逻辑代数”中有三个基本概念,叫做“或”、“与”、“非”。“或”、“与”这两基本“逻辑代数”界面,在物理逻辑代数中的混淆和不受重视,才是目前最让物理学家困惑的根源。<br> 例如,绕过球体中心的轴线的旋转,球面只有正转和反转两种自旋。但环面却有三旋理论所说,体旋——绕圈面内轴线的旋转,面旋——绕垂直于圈面的圈中心轴线的旋转,线旋——绕圈体内环状中心线的旋转等这三种运动。由此,我们发现类似单手规则与双手规则,是分别对应的主观与客观规则的,它们对极向的对称或守恒的判断有很大的不同,即主观与客观规则不存在“与”的逻辑,只能是“或”的逻辑。从荷性到荷性算符,是量子力学理论发展的一个特点;从三旋荷性到三旋荷性算符的单手规则算符及双手规则算符,是否分别能与费米子的半整数自旋及玻色子的整数自旋对应,还需要探讨,但单纯从粒子转动性质与它们的统计性质之间的联系来看,这种对应是非常深刻和有形的。<br> 2、而且“内禀”的三旋环面,还可以看成是由物质存在有向自己内部作运动的空间属性产生的,所以它可以联系“点内空间”;但球面却没有这些性质。由此“点内空间”联系“暗能量”,还可以理解克罗斯所说的“暗能量”是理解宇宙起源的关键的含义。例如他说,世界上最奇怪的想法,是没有人理解为什么虚空的空间也具有能量。<br> 3、其次,环面联系“点内空间”,还可以联系“额外维度”。而克罗斯正是用弦理论和圈量子引力理论不能给予“额外维度”充分的解答,来否定弦理论的。他说,如果说他自己写的有关“平行宇宙”的书,也有倾向额外维度或多维度宇宙的观点的话,他宁可认为这些额外维度或多维度宇宙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他强调说,真实科学提出的思想,是任何科幻作家都不敢想象的。这类似真实宇宙中存在“点内空间”的可能,更让我们着迷一样。而且,如果真实科学联系中国传统观念的“道”,联系西方科学观念的“模式”,说到底,是“图形”,而不是“道”与“模式”本身。而“图形”再说到底,最基本的只有球面和环面两类拓扑结构。<br> 球面与平面同伦,而平面联系“膜”。但环面却可看成是“膜”破裂或穿孔的结果。如果我们是生活在三个空间维加一个时间维的四维宇宙“膜”,那么宇宙外是“点外空间”或“点内空间”;宇宙内的点内空间也是“点外空间”或“点内空间”。即不可克隆的“额外维度”可以用“点内空间”来“克隆”,当然最终又还是要用球面和环面两类拓扑结构来“克隆”。这也是“无”的有“图形”。正是在这些关节点上,中国已经能够变三大困惑为三大突破。<br> 4、当然还有一些人认为,把钟摆延伸到一定长度,摆锤的线速度就是超光速;类此,地球按现在的自旋速度让它的表面积膨胀,地球大到一定时候,它的表面积赤道的线速度也是超光速,这是天经地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当然这只能是一种“或”“逻辑代数”。他们不愿意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问牛顿的线速度是不是事实?摆锤的线速度涉及牛顿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但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是“与”界面“逻辑代数”,牛顿是“或”界面“逻辑代数”。从“或”界面“逻辑代数”来说,牛顿是正确的;从“与”界面“逻辑代数”来说,爱因斯坦是正确的。牛顿和爱因斯坦要“打架”,就要讲“或”逻辑和“与”逻辑界面的适用范围。<br> 但从环面与球面拓扑结构引出的“或”和“与”“逻辑代数”区别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类似分别在讲实数信息和虚数信息,是“或”界面逻辑;玻尔的量子力学讲实数信息和虚数信息,才是“与”界面逻辑。这是因为“物性”的自旋要分“外在运动”和“内禀运动”。宏观物体的自旋一般产生于“外在运动”,而微观物质的自旋一般来源于“内禀运动”。相对论讲的是宏观物体,这自然是一种“或”界面逻辑;而量子力学讲的是微观物质,这自然是一种“与”界面逻辑。其次,从几何形态来说,球面形态是一种“或”界面逻辑;而环面形态是一种“与”界面逻辑。即环面不管是无限大还是无限小,它都包括虚与实两部分。而球面不管是无限大还是无限小,它可以分别是虚球或是实球两种情况。因此接下来,球面和环面的自旋也有很大的不同。<br> 5、同样,有很多著名学者也认为,不同大小的球,是不同的拓扑结构;或者同样的球,分别是凹球和饱球时,是不同的拓扑结构。道理是,这里的曲率大小不一样,而且还有正曲率和负曲率之分,不管代入牛顿公式还是爱因斯坦公式,或量子力学公式,负曲率代表“时间”,有的就会倒流。即只要能把粒子球捏出凹面,时间就会倒流。因为这使“提供”波和“确认”波,在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物质波都有了自身的几何形态;或通过量子交易得到的量子几率,同时也体现“提供”波和“确认”波相互作用后形成的物质波的几何形态,从而可分别视为带有正能和负能的波包,它们叠加而成的薛定谔物质波,也就是不带能量的“空波”,它对粒子的运动状态起着“相位调谐”的导波作用,而又可把微观粒子物质波视为“自组织细胞”的振荡体系的类似于“自组织细胞”的“呼吸波”。即“提供”波相当于呼出的虚粒子气,“确认”波相当于吸入的虚粒子气,两者的叠加,就如同电子之类的微观粒子在闵可夫斯基时空的费曼图中,表现为不断打折和转换方向而完成达到复杂性和多层次性的所谓认识。但这是很有事实支持与逻辑论证力度吗?球拓扑结构不把想象的虚构物看作是负能物质,也能更懂得物理现象可限定在可观察的实在内,这就是21世纪环拓扑结构与之争论的焦点。<br> 6、所以说,克罗斯的三大困惑真是一语中的,因为三大困惑只用球拓扑是不能解决的。克罗斯说要解答这三大困惑,将会有人提出非同寻常的全新思想,然而却难以预测何时出现这种事情。但他不曾想到,我们中国这么快就已经面临解决。 <br> 二、何谓暗能量<br> 2004年,美国空间望远镜科学研究所以里斯为首的小组宣称,他们测量了哈勃空间望远镜新发现的红移值达到1.6的16个Ia型超新星,发现宇宙明显地是在40~60亿年前之间开始加速膨胀的。他们认为,这是当空间中物质密度因宇宙膨胀稀薄到一定程度时,暗能量的斥力胜过物质间的引力吸引所致。<br> 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一种意见认为,暗能量就是爱因斯坦在用广义相对论说明宇宙时,为使宇宙模型维持静止状态而引进的宇宙常数所标志的暗能量。其主要特征是能量密度在宇宙历史的所有时期保持不变,是一个恒量;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充斥在空间中的第五要素,这种形式的暗能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时间和空间而异。若是前者,宇宙膨胀一直以相对平稳的方式进行,恒星、星系和星系团也一直保持在一起;若暗能量是后者,则有可能使宇宙膨胀得越来越快,以至于使恒星、行星,甚至于原子产生破裂状态。近几年来,由于微波背景辐射的细致观测,也导致了以下一些惊人的结果:a)宇宙年龄是137±2亿年;b)哈勃常数是0.71±公里/秒/Mpc;c)宇宙呈现以下结构,宇宙总质量(100%)≌重子+轻子(4.4%)+热暗物质(≤2%)+冷暗物质(≈20%)+暗能量(73%),而总密度Ω0=1.02±0.02,亦即恰好差不多等同于平直空间所要求的临界密度。由此可以推断出,我们的宇宙经历了一个先减速后加速的膨胀过程,原因就是暗能量的负引力作用和物质的引力作用综合决定宇宙的膨胀速率。<br> 通常物质(包括暗物质)的特点是:如果状态方程由P=Wρn所表示,(其中P是压力,ρ是密度,W是某一常数,n是某一数值),那么对普通物质恒有W≥0,而暗能量的状态方程却是W=-1。W=-1,意味着压力P是负值,而在通常的状态方程中,压力P是正值。过去,物质的密度越大,压力P越大,而现在压力P却“负”得越大!即我们宇宙中必定存在的一种新物质形式——暗能量,与普通物质显著不同的是:具有“负引力”,而物质具有引力。暗能量大约是宇宙总成分的70%。在任何一个给定的空间里,暗能量的负引力作用很小。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会被感觉出来,但在广漠的宇宙空间中,其作用非常强大,足以使星系和星系团分开。暗能量更接近能量,而非物质。关于它的深入了解,将对我们了解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具有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认为,宇宙中是否除质子、中子,电子等“会”发光的物质以外,还存在着在原则上就不会发光的物质,或者说宇宙中是否存在占9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亦即透明物质的问题,这是当前宇宙论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热点。 其实,在宇宙学的领域,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何谓暗物质”? 暗物质有两种形式:一是热暗物质;二是冷暗物质。热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是中微子。但中微子构成暗物质的前提,是三种中微子之中,至少有某一种中微子具有静止质量。至于冷暗物质,一般公认为带有超对称性质的中性重粒子。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他的广义相对论。1917年,他将广义相对论公式应用到整个宇宙,指出宇宙正在膨胀。那时,科学家们相信宇宙是静止不变的,宇宙膨胀的理论似乎是荒谬的。面对着不符合“常识”的公式,爱因斯坦觉得唯一的选择就是引进一个附加因素,以使他的理论导出一个静止不变的宇宙。而到20世纪20年代晚期,天文学家发现宇宙的确在膨胀,因此爱因斯坦的附加因素是不必要的。一位名叫艾伦·古思的美国年轻理论家1981年发表了一篇革命性的文章,认为“大一统理论”说明一种极为强大的宇宙力可能在大爆炸中出现,导致宇宙不可思议地快速膨胀。尽管古思的观点某些细节还有缺陷,但其他理论家抓住了“宇宙膨胀”这一基本观点,这主要是由于它从技术角度解决了大爆炸的一些难题。<br> 现在天文学家必须解释为什么曾经普遍的宇宙常数在大爆炸发生几个月之后就完全结束了。在20世纪80年代,霍金等人试图找出能够解释宇宙常数为何消失的论据,但没有一个人令人信服。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温伯格因此声称,宇宙常数是物理学上一个名副其实的危机。10年后的1998年,这个危机被天文学家证明,宇宙常量在大爆炸后根本没有结束,而是似乎继续在宇宙中起作用。并从重力手中夺得了控制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宇宙膨胀。这种力量很快被称为“暗能量”。这种变化的含义是,爱因斯坦、霍金和其他聪明的理论家都错了:宇宙中最有影响的力量不是重力,而是以宇宙常数形式存在的“暗能量”。</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4 9:50:3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