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94|回复: 0

[基础理论] [分享]CFD中的湍流模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这样一个连续介质的宏观运动规律以及它与其他运动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现代科学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宏观上讲,黏性流体的流动形态有三种:层流、湍流以及从层流到湍流的转捩。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看,大多数情况下转捩过程对流体流动的影响不大可以忽略,层流在很少情况下才出现,而在自然界和工程中最普遍存在的是湍流,因此湍流是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的重点。湍流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湍流的触发;二是湍流的描述和湍流问题的求解。 <br>对于土木工程中出现的湍流问题,其求解方法可归纳为四种:理论分析、风洞实验、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四种方法相互补充,以风洞实验和现场测试为主,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辅。数值模拟又称数值风洞,它的出现才十几年却取得迅猛发展,是目前数值计算领域的热点之一,它是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软硬件发展的结果。我们知道,描述流体运动(层流)的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是封闭的,而描述湍流运动的方程组由于采用了某种平均(时间平均或网格平均等)而不封闭,须对方程组中出现的新未知量采用模型而使其封闭,这就是CFD中的湍流模型。湍流模型的主要作用是将新未知量和平均速度梯度联系起来。目前,工程应用中湍流的数值模拟主要分三大类:直接数值模拟(DNS);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组(RANS)的模型和大涡模拟(LES)。 <br>DNS是直接数值求解N-S方程组,不需要任何湍流模型,是目前最精确的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得出流场内任何物理量(如速度和压力)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过程,旋涡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等。由于直接求解N-S方程,其应用也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第一:计算域形状比较简单,边界条件比较单一;第二:计算量大。影响计算量的因素有三个:网格数量、流场的时间积分长度(与计算时间长度有关)和最小旋涡的时间积分长度(与时间步长有关),其中网格数量是重要因素。为了得到湍流问题足够精确的解,要求能够数值求解所有旋涡的运动,因此要求网格的尺度和最小旋涡的尺度相当,即使采用子域技术,其网格规模也是巨大的。为了求解各个尺度旋涡的运动,要求每个方向上网格节点的数量与Re3/4成比例,考虑一个三维问题,网格节点的数量与Re9/4成比例。目前,DNS能够求解Re(104)的范围。 <br>基于RANS的湍流模型采用雷诺平均的概念,将物理量区分为平均量和脉动量,将脉动量对平均量的影响用模型表示出来。目前,基于RANS方程已经发展了许多模型,几乎能对所有雷诺数范围的工程问题求解,并得出一些有用的结果。其缺点在于:第一:不同的模型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类型的问题,对应于不同的边界条件需要修改模型的常数;第二:由于不区分旋涡的大小和方向性,对旋涡的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考虑不足,不能用来对流体流动的机理进行描述。 <br>LES介于以上两种方法之间,具有两种方法的优点:将旋涡区分为大涡和小涡,对大涡直接求解,而对小涡采用模型。我们知道,大涡在流场中是能量的主要携带者,对流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受到边界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流场类型差异性很大,需要直接求解;小涡对湍流应力的影响很小,由于受到分子之间黏性的影响具有各相同性,适宜于模型化。这样,相比RANS的模型,LES具有通用型。目前能够直接求解范围Re(106)。随着壁面层(wall-layer)模型的发展,可以求解更高雷诺数的问题。 <br>以上是对CFD中的模型的概述,抛砖引玉,欢迎交流。 <br>参考文献(全为综述文献,欢迎索取:mefpz@sina.com) <br>[1] Shuzo Murakami.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s in computational wind engineering.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7, 67&amp;68: 3-34. <br>[2] Theodore Stathopoulos. Computational wind engineering: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7, 67&amp;68: 509-532. <br>[3] S. Murakami. Overview of turbulence models in CWE-1997. J. Wind Eng. Ind. Aerodyn., 1998, 74-76: 1-24. <br>[4] A. Mochida, Y. Tominaga, S. Murakami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ous models and DSM applied to flow around a high-rise building: report on AIJ cooperative project for CFD prediction of wind environment. Wind and Structures, 2002, 5(2-4): 227-244. <br>[5] Marcel Lesieur, Olivier Metais. New trends in large-eddy simulations of turbulence. Annu. Rev. Fluid. Mech., 1996, 28: 45-82. <br>[6] . U. Piomelli. Large-eddy simulation: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Progress in Aerospace Sciences, 1999, 35: 335-362. <br>[7] Charles Meneveau, Joseph Katz. Scale-invariance and turbulence models for large-eddy simulation. Annu. Rev. Fluid. Mech., 2000, 32: 1-32. <br>[8] Ugo Piomelli, Elias Balaras. Wall-layer models for large-eddy simulations. Annu. Rev. Fluid. Mech., 2002, 34: 349-374.<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6 22:09:23编辑过]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6 04:53 , Processed in 0.07267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