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6|回复: 0

[其他相关] 关于中国古代的力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力学知识起源于古代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产劳动中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发展为生产技术和初步的自然哲理,这在东西方古代都是如此。

1. 中国古代力学的特点
力学在中国古代经历了持续而缓慢的发展。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开始,到约1万年前出现的新石器时代,从各种原始的工艺技术,如陶器、弓箭、建筑、纺织和交通工具的制作中,开始孕育着力学的知识。

中国古代力学有两个发展高峰期:一在战国时期,一在宋代。前一个高峰期,在力学的应用方面可以和古希腊相媲美,在理论方面则稍逊色;后一个高峰期,取得了中世纪欧洲望尖莫及的成就。

但是,总的说来,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出现一部专门的力学著作,力学知识散见于各种书籍之中。总的特点是:手工工艺技术成果远比经验性的理论总结突出得多(经验多于理论),器具制造多于数理总结。

西方的经典力学兴起以后,中国的力学相比落后了。这时期,来华的传教士经历了一番曲折,经典力学才真正输入中国;此后,中国的力学开始随同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潮流前进。

2. 记载力学知识的书籍
(1)《考工记》
公元前700-前400年,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部古代工艺技术的百科全书。力学知识主要有:

   · 关于惯性的记载;
   · 滚动摩擦的论述(马拉车力与轮大小的关系);
   · 箭的结构、飞行与保持稳定的关系;
   · 力的测量、斜面受力分析(车上坡时);
   · 记述了以改变发声体的大小厚薄而改变其声音(固有频率)的方法。

(2)《墨经》
公元前490-前403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鲁国人墨翟为首的墨家著作。墨翟和他的弟子们以刻苦耐劳、参加生产、勇敢善战著称。因此,他们的著作中留下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与力学相关的知识有:

   · 力是运动的原因;
   · 分析了杠杆的平衡;
   · 给时间和空间下了定义,运动需要时间和空间;
   · 讨论了平动、转动和滚动;
   · 讨论了浮体的平衡、横梁承重、发丝拉伸破坏。

杠杆的使用或许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时期。当原始人拾起一根棍棒和野兽搏斗,或用它撬动一块巨石,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使用杠杆。石器时代人们所用的石刃、石斧,都用天然绳索把它们和木柄捆束在一起;或者在石器上凿孔,装上木柄。这表明他们在实践中懂得了杠杆的经验法则:延长力臂可以增大力量。

《墨经》一书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

(3)《论衡》
汉代王充(公元29~97)。

   · 物体真实运动与视运动的快慢差别;“速率”的概念;
   · 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本身重量的关系;
   · 力的作用问题。外力能使物体产生运动,而内力不能;
   · 人声是因喉舌鼓动空气而发生的,箫笙之声也是空气振动的结果。

(4)《天工开物》
明代宋应星(1587~?)。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与力学相关的知识: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

(5)《武经总要》
宋代曾公亮(998~1078)。是北宋封建王朝用国家力量来编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兵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兵书。详细记载了“指南鱼”的制作方法。

(6)《新仪象法要》
苏颂(1020~1101)。详细记载了“水运仪象台”的详细结构。

(7)《梦溪笔谈》
沈括(1031~1095)。记载了“约束”的概念。
……

3. 力学知识的应用
(1)古乐器
        力学知识:振动与频率。目前最早追溯到公元前5000~前6000年。
1.png
公元前443年的编钟

(2)提水机械——桔槔
        力学知识:杠杆原理。公元前770~公元265年。   
2.png

(3)记里鼓
        力学知识:运动学原理。三国时魏人马钧。利用原动齿轮带动大小不同的一套从轮,使车轮转动把车行的里数自动地表示出来。
3.png

(4)指南车
        力学知识:运动学原理。三国时魏人马钧。利用一套能自动离合的齿轮系统的定向装置,使得立在车上的木制人像的手永远指着固定的方向。
4.png

(5)浑天仪
        力学知识:运动学原理。以浑天说为理论基础制造的测量天体的仪器,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仪器,而浑象是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中国浑仪的发明大约是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即战国中期至秦汉时期)。
5.png

(6)侯风地动仪
        力学知识:平衡理论、振动、运动学原理。东汉张衡(公元78至139年)。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
6.png

(7)水运仪象台(公元1086年)
        力学知识:运动学原理。以水为动力来运转的天文钟。台高约12米,宽约7米,最上层设置浑仪且有可以开闭的屋顶,中层是浑象,下层是报时系统。这三部分用一套传动装置和一组机轮联接起来,用漏壶水冲动机轮,带动浑仪、浑象、报时装置一起转动。可通过控制匀速流动的水,使浑仪和浑象的转动与天体运动保持同步。在报时装置中不仅可以显示时、刻,还能报昏、旦时刻和夜晚的更点。被英国的李约瑟认为“很可能是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7.png

(8)赵县安济桥
        力学知识:受力分析、平衡理论。建于公元595~605年,李春,河北。跨度最大(37.02米),弧度最浅(拱矢高7.23米),至今1300多年,下沉水平差只有5厘米,说明实用结构力学发展的水平。
8.png

(9)山西应县木塔
        力学知识:受力分析、平衡理论。建于公元 1056 年。现高65.86米、塔底直径以木柱外接圆计算为 33.15 米,平面呈八角形,有明层五层及明层间设平座层(暗层)四层,实际上是九层高耸木结构建筑。
9.png

(10)斗拱
     力学知识:受力分析、平衡理论。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 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 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 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10.png
(11)辘轳
        力学知识:受力分析、平衡理论、运动学原理。约公元前1100年。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井辘轳)和起重工具(绞车)。
        “绞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石季龙在东晋永和三年(347)发掘赵简子墓时挖及泉水,“作绞车以皮囊汲之”。北宋曾公亮著《武经总要》(成书于1044年)载绞车图,并说“绞车,合大木为床,……力可挽二千斤”。
        “井辘轳”应用的较早记载见于南唐李璟(916~961)《应天长》词:“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元代王桢著《农书》(成书于1313年)和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书于1634年)都有井辘轳图。
11.png
12.png
还有很多,这里不再列举……

参考文献与资料
1.苗同臣:《力学与工程概论》课程,2015-2020
2.武际可:力学史,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3.钱令希、钱伟长、郑哲敏、林同骥、朱照宣:《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4. 力学类微信公众号
5. 其它网络资源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26 11:52 , Processed in 0.1449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