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16|回复: 2

[其他相关] 知与用:理科力学的微积分教学再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历史决定了有什么可讲,时代决定了选什么来讲。作为一个教员,在可讲和选讲之间,我们以执行方式体现自己的理解。

  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数学教学体系,沿袭着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传统。这样的教学实践,为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不少前辈系友讲过:北大给他/她最大的益处,就是基础(数学)课,无论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工作,甚至历尽多次政治运动的劫难之后,重启学术之门还是靠最初一两年大学数学的底子。我教过的学生在回访时,也往往持同样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力学面对的问题有所改变,学生的背景、前景变化更大。选什么讲和怎么讲,近些年一直萦绕于心。

  按照微积分的路数,首先要回答
  1. 什么是力学?
  2.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要学(选)力学?
  3. 如果你有孩子,会建议他/她学力学吗?
  4. 如果学力学的是你的孩子,你想教他/她些什么?

  不禁想起十多年前一则轶事。林家翘先生九十华诞的晚宴上,他的同学好友彭桓武先生(他们都是周培源先生的弟子)一袭黄袍,到台前致辞,讲述他理解的理论物理,寿星与他讨论兴起,也跑到话筒前,两位宿儒最终结论:英国的理论物理(彭先生所学的)和美国的应用数学(林先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创应用数学系)其实是一回事。

  今日来看,我觉得还可以加上一条,(理科)力学也属同一回事:数学专营工具,物理格物致知,力学居于其间而兼求有用。此处,夹挤原理似可一(滥)用。没有行当的力学自有其可矜之处:与数学相比,力学家擅长建模,于是可四两拨千斤,不唯有用,而且好用;与物理相比,力学家数学功底更深,不需斥巨资做实验而可探知物理本质(泰勒 (G. I. Taylor)是这方面的典范,设计简单实验抓住流体力学中的核心)。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在二十年、三十年的尺度上,而现代科技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快,因此他们将会面对的课题往往是当前教育所不能预知的。授人以渔,正是力学的长处。从近年来的情况看,我们的毕业生,特别是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去到传统的力学应用领域(包括机械工程、航空航天、机器人、土木工程)之外,更有不少去到应用数学领域(包括计算数学、概率统计、运筹等) 进一步深造。概言之,力学是一个擅建模、能解题、可致用的学科(力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非常适合选作接受本科教育的专业。那么,理想的(理科)力学家是怎样的呢?还是引林先生的话,他认为一个应用数学家,一方面在所从事的应用领域里要成为该领域的内行、一流专家,另一方面由此做出的数学,也应该是高明的数学。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学生,作这样的期许也是完全恰当的。

  服务这样的目标,微积分教学希望达成以下几个层次的目的:
  1. 最低的要求是学生会用微积分工具去解题,能算对、算得快。
  工具不一定能决定一个学生的成功,但工具不掌握好,可以决定他做某些事一定不成功。牛顿创造的范例,就是把物体的运动用微分方程的形式作抽象的叙述,解出微分方程再回到物理的具体解读,从而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假若爱因斯坦没有从洛伦兹那里了解到黎曼流形,广义相对论就无从谈起。庞加莱在《科学的价值》引言里指出,如果没有数学分析这种语言,我们就永远认识不到事物之间密切的类比,于是永远不知道世界的内在和谐。求导、积分这样看似机械(形而上学)的计算手段,实际上正是哲人留给我们后辈锋利无比的干将莫邪。

  2. 稍上,要求学生懂得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点,特别是哪些地方是可能错的、容易错的。
  换言之,知道自己知识的边界。武际可老师曾经用这种思路区分过力学家与(土木)工程师:要盖一座楼,不需要力学家,采用建筑规范工程师就可胜任。但如果依据建筑规范盖的楼倒了,就必须用到力学家了。微积分学习同样如是,一致收敛、绝对/条件收敛的讨论就是典型的案例。能察觉这样的边界,就有可能窥见基础性创新的奥秘。严格的数学分析区别于只会作高等数学计算,正基于这一个边界。前面对于(理科)力学学生的期许,也正是建立在这一个边界上。

  3. 更上一层,还希望我们的学生理解逻辑、建立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
  浅而言之,受了严格分析教育的人,应当知道什么是需要证明的,以及什么算是一个证明(他/她如果自己会证明更好,如果不会,可以用数学家听得懂的语言,为数学家提供研究课题)。这样,他/她就可以不为“……,嗨,就是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 这样的断言所惑;也不因众人房子车子票子位子的裹胁,而忘了自己的追求。深而言之,虽然哥德尔说有的命题在体系内不可证,然而,一个理论体系自身按照逻辑推演就会产生矛盾的,不是垃圾,就是新科学的起源,总之是不能想当然地全盘接受下来。掌握理性思维,不意味着我们推导的就一定正确(还依赖于出发点或者假设是否正确),但至少能够像黎曼函数的可积性证明中所做的,剔除掉一大片函数值小于e的胡言乱语。承认逻辑、具备了理性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成为德赛二先生的使徒。

  有了上面这些讨论,就可以说说关于怎么教微积分的一点浅见。“概念清,算得快” 仍然是我们的基本思路。
  1. 先说“算得快”。
  多元微分、多元积分的计算,本质上仍然就是一元微积分所教的那些:求偏导数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地只看一个自变量的求导;重积分一般也是化为累次积分,利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一层一层求。因此,有必要提醒上学期学得不理想的同学,务必利用寒假时间补习(主要是简单的求导、求不定积分部分,概念性更强、证明类的问题对于这些同学可以先缓一缓,有机会再提高)。

  2. 再说“概念清”。
  虽然对于大多数学生,基本的教学目的侧重在计算那边,但课堂讲授更应强调概念与逻辑,因为这些内容学生较难通过自己的思考弄通理顺。这些概念性部分的学习,可以采用求同求异的办法。求同,就是看看与之前一元情况有什么相同的,利用以前的知识直接掌握吸收;求异,就是看看有什么本质上不同的,例如重积分一章,积分区域就是大不同之处,直接导致需要引入零测集与若当可测集、通过函数的延拓来定义重积分(这跟通过确界定义实数的乘法异曲而同工),对于这样的地方,要格外加深理解。此外,脑子里形成一些反例也是辨清概念的他山之石。

  3. 板书是讲授微积分的“正楷”。
  由于知识量极为厚重,即使以板书来延宕讲课进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微积分每堂课的内容也非常充实,因此,应谨慎使用PPT等先进教学手段。微积分不是一个可以高高提起、轻轻放下的课程,上课也不是听戏,必须让大部分学生跟着教员的思路,亦步亦趋地走一遍,才有可能学明白。上过以后学生知道大致讲过些什么、落到习题却上不了手,是微积分教学的大忌。诸如翻转课堂、慕课等先进理念(翻转课堂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曾经推广过的“抛纲式教学”),如何在严谨的理科微积分教学中成为真正性价比更高的有效手段,还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课题。

  4. 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动性永远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也要让他们认识到严谨的学习不是、也不会是一个全时段、全方位有趣的事情,“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不讨好学生与不故作高冷,同样重要。
  如果有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不喜欢基于严谨思考、逻辑线长的学科的学习,及早让他们通过微积分这样的课程认识自己,无论从个体还是从社会来看,都未必不是一桩好事。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从来不认为只有学好微积分的人才是聪明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发现更好的自己、造就更好的自己,而这里“好” 的内涵中,适合做、喜欢做是核心部分,应当由每个人自己(而不是老师、家长或者社会)去判断。有条件进行三学期教学的,建议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各64学时(目前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采用的方案),其中第三学期讲授含参变元的积分、级数这两章,再补充测度论和/或流形上的微积分等内容。对于非力学专业、两学期完成微积分教学,且只有64学时的,可以考虑不讲古典微分几何、场论、含参变元的积分。随着计算工具的发展,级数在求解方程等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减弱了,但完整的微积分教学,级数还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为力学专业和为此服务的微积分写句宣传语:
  以理性之力,细思众妙门;
  藉工程之用,尽展科学之徼。

  (原文注:本文文字刊载于《力学与实践》2019年第4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12 10:43 , Processed in 0.06822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