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研读博期间都需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无论是中文的还是英文的,都需要在投稿之前进行最后的核稿,但是在投稿之前,你确定文章都检查好了,细节都做到位了吗?一些常见的而又不能不引起重视的细节有哪些呢?
下面小编就文章当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整理(主要针对农林院校自然科学,其他学科也可融会贯通),希望对大家投稿之前进行的检查加上一道保险,也增加自己的文章被接收的可能性。 1、前言部分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前言就是你自己的文章的切入点,既是学科时代前沿性,也是科学性进展的一小部分补充。因此这里面需要交代的细节主要是文章的引用,首先,文章的前言大方向是需要引用这个专业的牛人和牛文章,或者科研名气在该行业是很高的牛人,一般都以院士的文章最好,如果是这位院士担任某个科研院所机构的领导的时候,那就更应该引用了。
但是不能盲目的引用学科牛人的文章,毕竟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切入点,这样才叫锦上添花,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学科牛人都有谁,那很简单,去中科院各个学部找到你的学科所在,上面有很多的院士名单以及年份,你就可以找到对应的学科前沿。很多资深老院士在该学科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之前吵的沸沸扬扬的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院士退休事件,从侧面可以看出沈院士在这个学科领域的重要作用。 2、试验地概况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实验地点是你做实验的基础,有可能是野外试验地,也有可能是室内实验室。所以说明实验地点对你自己的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帮助编审专家看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上细心和真功夫。
野外需要注意的是交代试验地的土壤地理、森林水文、历史气候、周围环境、试验基础相关资料等等,这些是你自己实验的可重复性的必要保证,因此需要多多交代。室内试验的话需要说明实验是否敞开还是封闭的,敞开(例如苗圃种花种草)的话说明相关资料,封闭(例如温室盆栽)的话还要说明封闭条件的程度(温室的情况)。 3、材料和方法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材料和方法对审稿人的提醒是很重要的,每篇文章的材料和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具体到自己的文章需要做到坦白从宽的境界,例如实验使用的花花草草是从哪里购买的,这些花花草草的生长情况都需要介绍、实验当中使用的溶液或者试剂是多少浓度的、实验数据的显著性方法和图标制作是用什么数据处理工具得到等等。如果你的文章没有交代这些细节,那审稿人就很难判断你数据的真伪,甚至怀疑你实验结果的真伪。
运气好的话,审稿人和作者需要沟通,那就白白浪费了很多时间。运气不好的话,文章就直接refuse了。如果你觉得这些细节放在文章里面占用太多的篇幅,小编推荐你在文章的后面补充附件,附件里面重点说明实验细节的交代,此外还需要在文章里面稍微提到。资深审稿人告诉小编,如果以附件的形式进行补充说明,那多数会让审稿专家写一个良好的评语,对文章的发表具有如虎添翼的神助。 4、结果与分析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结果和分析里面以图表和段落描写居多,因此在这里面需要注意到的细节很重多。
首先说图表,外文文献里面(尤其是SCI)的图表的可以单独拿出来被大家看懂的,这里面很重要的细节就是实验数据的来源以及使用的方法的交代,例如图表里面说的某个测定值的数据,表内的形式就是Mean±SD(n=XX)的形式,其中Mean表示数据均值,SD表示标准差,括号里面代表获取平均值所使用的样本数量是多少个。而在图里面就是均值加上标准差的上下波动范围,还要在最大值上面标出显著性大小写字母。
图表的下面都有注,国外文章的图表很成功,有三分之一的功劳在注里面。一般的国外文章都会在注里面说明实验获取数据使用的方法,在哪里实验得到的,做了几次重复等等,这些都是给自己文章加分的亮点。此外图表的编号和顺序千万要检查三遍,最后最后图表一定不要忘记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标题的翻译也不能依靠网页翻译,最好自己翻译出来或者请教他人。
在图表下面的段落里面需要注意到的细节就是对图表的描述情况要面面俱到,一般都是先说最值,再说变化趋势,说趋势的时候夹杂自己的实验设计影响结果的趋势,最后说自己的实验设计影响了实验数据显著性。这样写下来,让审稿专家觉得文章很有层次感,很有逻辑,这也是文章的加分点哦。 5、讨论和结论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其实讨论和结论就是前面结果和分析的加强版本,所以在细节上应该注意的是语气和口气的问题,两者的来源就是你数据的精确性,也是你试验地的代表性的高度和深度问题。所以在这里面引用别人的数据结果分析时,需要把自己数据结果大小比较,结合自己试验地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当然了,结论的适用性是以自己的试验地为基础的,放大一点就是试验地的所处的区县的数据,如果自己的数据来源是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而且精度有很高,那就在下结论时候从全国角度来说了。此外此处还应主要到的细节就是逻辑性应该跟着前面结果和分析相对应,形成逐条相应,切记胡子眉毛一把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6、参考文献应该注意到的细节
参考文献的使用需要主要的就是格式问题了,细节方面真不多。很多人在写文章期间都会把参考文献的编号用按照小格式进行编号,最后来个总的大编号,这样的话会对文章产生隐患。如果后期检查没发现编号入座的问题、或者引用文献时候没有写清楚作者,那都是对文章的打折的,所以格式是第一位的。
写完了文章,检查完了主题和细节,千万不要以为就可以投稿了,小编建议你投稿之前来一遍最后复查,这是让自己对文章具有框架结构了,以后和导师、审稿人、编辑等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这些都在你脑海里面随取随用的, 一个作者如果在细节上的马虎,很多时候会无形地影响了文章可读性和审稿人审稿的效率,甚至能增加论文被拒绝的可能性。一些审稿人还会因此产生疑问:作者连这篇文章都是马马虎虎的,其他的结果还靠谱吗?
All in all,在文章写作上细节也决定成败。Devil is in the details and it is usually all in the det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