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及事故》读后感
本帖最后由 TNC 于 2010-10-12 23:02 编辑《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及事故》读后感---从理论到实际的一次经历
这本书对于我而言,接触的比较早,早在1999年的时候 ,厂里买了一批技术书籍,其中就有这本书《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及事故》,早先,也只是随便翻开看看,漫无目的。因为我到汽机检修本体班才一年多,对这些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和了解!2000年的时候,我担任了这个班的副班长,也许是对设备的了解和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迷茫,我才真正的将它读了一遍,也许不能叫做读,也只是浏览了一遍而已!最终没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太多的收获!也就是在本书的第二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用书上的东西死搬硬套来往实际中的现上靠,最终给我的感觉感觉就是理论性太强!理论和实际还有很大的距离!
然而,几年后的一次经历,让我对这本书和写这本书的作者――施维新先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那是2005年8月,我们承包的一个工程,实际上就是给一个电厂进行两台汽轮机的小修,这个电厂是个自备电厂,机组容量小,单抽2.5W的,长江动力集团公司武汉汽轮机厂出产的。主要是对#1机发电机前后瓦及励磁机后瓦振动大,#2机励磁机后瓦振动大的问题进行处理,我们做的是常规的检修,处理振动又甲方来进行组织,我们进行配合。 当时,我们的检修人员已经撤离,我带了两个人留下配合做平衡,有一天,甲方的厂长告诉我说,专家来了!专家?哪个专家? 不会是施维新先生吧?!我跟在厂长后面心里想。到了厂长的办公室,一个头发略微有点发白的,面目白净清瘦的老者坐在沙发上,手拖着脑袋像是在沉思,透过眼镜看到老人的眼睛略显疲倦。厂长给我介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施维新施教授!我一愣,天哪!这就是我仰慕已久的动平衡界的泰斗施先生啊?赶紧上前两步和先生握手激动的说:施教授,仰慕你好久了!真的我很幸运,能够见到您!先生很和蔼的说:我又不是什么大人物,见我不难啊!说完爽朗的笑了起来!这就是我所敬仰的施先生?未曾谋面之前,我想象他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教授模样。谁知却是如此的随和!没有一点专家的架子! 寒暄几句后,先生要求到现场看看。当时机组没有开,先生仔细的看了机组的铭牌,了解了基本情况。 午饭后,先生问了我几个问题,轴瓦的抬高量怎么判断?我说把下瓦翻出,在轴颈上架百分表读数,然后翻入下瓦,看抬高量。先生笑了笑。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他作平衡,他的助手将仪器架设好后机组开始冲转,在3000转定速以后,甲方运行人员突然打闸停机,原因是轴瓦振动达到0.06mm了!(由于是新建的电厂,人员都没又经验)先生给厂长讲了何时才可以打闸,说,没事的,有我在!又重新冲转,测量完数据以后,他用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一会,停机,叫助手在发电机的转子上划上了角度,我根据他的要求制作配重块,总量近1500g,我将配重加上后,他要求我直接铆好,我愣了一下,就按照他的要求做了,再冲转后测量发电机前后瓦振动达到0.03mm左右,搞定!(在我们单位我也配合过多次动平衡试验,每次都是先加好,然后冲转试验,结果没有问题再停下铆死),但是励磁机的后瓦的轴向振动还没有消除,最后分析原因是发电机转子刚性不对称,励磁机转子共振引起轴向振动,继续作,在励磁机转子上加了近400g,厂家在出厂的时候对励磁机转子作过平衡,刚好这次的相位与厂家的相位基本相同,点几乎重合,我们只好吊开励磁机上罩,在另外一个配重槽加了配重,他告诉我说,可能效果不是很明显。后来冲转测量,果然如他所说。但是问题肯定是解决了的。 (在这里给大家留一个悬念!如何处理的?不是卖关子!) 因甲方的原因,试验断断续续,前后用了近2周的时间,在这两周里,先生给我们讲了好多实践得来的经验,当然其中没有很多的理论。 在先生来之前,甲方还请了一位本地的专家,那位专家要求我们把发电机的前瓦抬高了0.30mm,我当时向先生做了说明,并告诉他说不行在恢复过来,先生对我说,没有问题不用动!这又是先生给我的一个意外。实践证明他说的没错! 先生在做试验时的好多小窍门,如何判断轴瓦的载荷,如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测量转子的轴振,真的很多说法,很多的做法,是我们平常难以见到和理解的,也是我们平时不敢想也不敢作的!和先生分别的时候,先生给我留下了他的联系方式,说“有什么难题,给我电话,解决了,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这又是先生给我的一个意外! 现在想想,还是两个字――佩服!再加几个字的话,那就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先生真不愧是当今中国的动平衡方面的权威、泰斗! 今天也是应寒烟斑竹之情,让我勾起对这段经历的回忆。胡乱写了这些,也不尽详细,不对之处敬请大家见谅! 再给大家出几个题目,这也是先生当时给我出的题目。 1、 如何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判断一个轴瓦的载荷的大小? 2、 定参数停机后,因盘车故障不能投入,如何处理? 文中的那个悬念,有感兴趣的可以回帖讨论!
转自:铝业技术联盟
呵呵!热电联盟斑竹的大作。今日再看,依然对老前辈佩服有加。 施先生用的是一次加推法,因为他做过很多类型的汽轮机,每种类型他都做了总结,灵敏度、滞后角他都有数了,所以一次就行了,减少了开机次数。
施先生是大师,他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楼主我试着来解答一下你提出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判断轴承的载荷。看轴承的温度以及轴承处的油压(有的时候可以称为顶轴油压)。
第二个问题,定参数停机后,盘车故障。现在流行的方式就是------闷缸。
以上的回答,不知道是否正确,望各位来探讨。
页:
[1]